大光圈 600mm 长炮予人感觉一向是既重且贵,少一点体力,就算财力充足亦是难以负担,看準大家对机动性的需求,作为副厂的 Tamron 便推出了最近有不少人留意的 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USD。除了相对一众长炮轻巧,镜头一万有找的售价亦算是亲民,于质素上,Tamron 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又是否可满足大家的要求?以下测试便会为大家揭晓。
主攻灵活性
热卖 Manfrotto Befree Live Carbon 碳纤维反摺式摄录三脚架套装,购物会限时特价 HK$2,490!
对于全片幅 600mm 一类超远摄镜头来说,大光圈与轻便向来都是两难全。以 Canon 减磅后新一代的 EF 600mm f/4L IS II USM 为例,镜身便重近4kg,虽然携带上确是比上代轻鬆不少,不过拍摄上仍是难以手持,带备脚架机乎已成为使用此类镜头的指定动作。当然相对大炮,要增长焦距其实亦有门槛较低的选择,最常的做法便是将长镜接上 1.4x 或 2x 增距镜,不过针无两头利,配搭增距镜除了会令镜头光圈降低(1.4x 降低 1 级、2.0x 降低 2 级),相机亦有可能无法进行自动对焦(视乎镜头本身最大光圈及相机 AF的最细光圈感测能力),而无可避免的是,画质某程度同时要作出取捨。
说回主角,Tamron 今次 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的推出,显然打算在各方面取得平衡,一方面可满足长焦的需要,另一方面 2kg 以下的镜身又不失机动性,唯一代价是远摄端光圈只有f/6.3,对于用惯大光圈的用家,可能便要以推高相机感光的方式来换取更快的快门速度了。
手持无难度
类似规格的镜头,市场上其实亦有选择,除了同是副厂 Sigma 的 APO 150-500mm F5-6.3 DG OS HSM,Tamron 自家亦有 SP AF200-500mm F/5-6.3 Di LD (IF),难得是 SP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今次焦距于长短两端同时扩展下,最大光圈仍可维持,让 AF 功能得以正常运作。以 1951g 的重量,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算不上轻巧,但对大部份用家来说手持拍摄却不应有太大问题,省却了脚架,笔者配合 EOS 5D Mark III 便拍摄了整个下午,灵活度高之余,感觉比想像中亦要轻鬆。
为提高质感,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镜身不单用上一贯的磨沙处理,接环亦加有胶边,以提供一定的防尘能力。针对镜筒携带时或会出现的「自动变焦」问题,镜头并会有 "Lock"锁定设计,而对于有一定份量的镜身,随镜的脚架环当然亦不会缺少。
虽然 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远摄时镜筒会伸出,不过对焦上却採用内对焦设计,在超声波的 USD 马达带动下,镜头 AF 算是宁静,亦可支援全时手动对焦,但考虑到远摄 f/6.3的光圈限制,大家应不会要求镜头追焦方面可跟大炮级定焦镜有并排的表现吧。
成像有惊喜
于 13 组 20 片的结构中,SP 150-600mm F/5-6.3 Di VC USD 用上了 3 片 LD低色散镜片,以现今标準来看并不算「重手」,亦因为如此,试前对质素说真未有太大期待。然而经过一轮测试后,镜头似乎就成功扭转了既定印象,全段成像不只全开光圈已算扎实,边角解像亦未有明显的下滑。令人意外的是,一般超远摄变焦镜较弱的远摄端,镜头在质素上亦可保持,f/6.3 全开下锐利度已见充足,色散亦得到良好控制,要挑剔的话,便是散景部份有轻微的焦外色差出现(纵向色差)。
在 Tamron 先家开发的 eBAND纳米镀膜加持下,镜头色彩还原理想,甚至面向太阳直拍作最严苛的测试,亦未有出现光斑、色散等情况,唯一是全开光圈时,画面四角失光略为明显。
暗角测试(对焦至焦限远、暗角修正功能关闭)
150mm
600mm
色差测试
焦外成像测试
逆光拍摄测试
下一页为 VC 防震、变形测试及总结